谨忆周树人君感悟,谨忆周树人君读后感500字
鲁迅先生去世后藤野先生的心理活动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地记忆,这是一种发自灵魂地尊敬,因此多年以后,藤野先生的照片仍挂在鲁迅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以便时时仰望先生的容颜,刻刻缅怀恩师的教诲。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
这样就把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真诚对待鲁迅这样的弱国国民,热切关心鲁迅学习的可贵品质和鲁迅的高度爱国主义热忱交融在一起。
作者在严谨的结构和精练的文字里,偶或直接点明,更多是委婉透露:藤野对鲁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和尊重,或者不妨说,是鲁迅的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了、感动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让鲁迅抄讲义给他看,用红笔批注过两三天又还给他,持续了一学期。2.藤野先生听说中国人很敬重鬼,所以鲁迅不肯解剖尸体。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日语原文:藤野厳九郎;假名:ふじの げんくろ;罗马字:Fujino Genkurō;1874年7月11日-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其和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
一辈子的师生情 1904年9月13日下午,中国留学生周树人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阶梯教室与解剖学教授藤野先生初次相遇。藤野先生的讲课从日本解剖学的历史开始。
当闻知此事的日本记者,给藤野先生展示了鲁迅先生去世时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几个大字。一段中日师生的友谊佳话,就此定格。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
藤野先生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1、这也就是作者想要离开东京去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这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2、自 1907 年两人离别之后,先是周树人失望于自己的状况,不肯联系藤野;后来是藤野失望于自己的状况,不肯联系周君。两厢自卑之下,这 30 年的跨国师生友谊,只落得照片背后两个字:惜别。
3、接着,鲁迅便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在这里作者又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使鲁迅学医的信心转变了。第一件是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4、一是勤观察、多思考。每一篇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管是写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种景物,都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模板。汉朝司马迁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